【资料图】
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。一方水土,必有一方风味,徽州的小吃,像一位小家碧玉,有根基有底蕴,耐看耐品。春分时节,正是吃荠菜的好时候,荠菜的鲜嫩与独有的清香,拿来包饺子真的是太鲜美了。每到这个时节,屯溪区黎阳镇三门呈村的村民都会挎菜篮子在田埂上挖上一些,除掉表面黄叶和杂草,把洗净的荠菜放入水中焯掉苦涩及草酸,让荠菜的味道发挥出来。再把荠菜、鲜肉、胡萝卜等菜切碎搅匀,荤素结合的配方,小巧精致的包袱模样,非常符合南方人的气质和习性。配汤食用,鲜、香涌上心头,蒸煎食用,配上自家酿制的辣椒酱和醋,美味挑逗着味蕾。
别的地方饺子皮大多是圆形的,而唯独这“徽州包袱饺”却用方形的面皮。明清时期,徽州人离家出门必携带包袱出行,对角打成结,斜背在单边肩上,风雨兼程地赶路,因饺子的形状似徽州商人所背的包袱,“徽州包袱饺”故此得名。
包袱饺的美名传遍整个徽州,它一直用味道和形状让人们记住最初的模样,也让徽州游子记住乡愁。
值班编辑:程红妹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