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深了,忙完家务活的舒俊正准备打开电脑“码字”,身旁的手机响起微信提示音,“祝贺你成为全省三八红旗手标兵。”是朋友发来的祝贺信息。
(相关资料图)
舒俊,黄山日报社新闻采访部副主任。从业20年,她始终坚守一线,踏遍黄山的山山水水,记录时代变迁,诠释记者使命,以一颗不变的初心,书写新闻人的使命担当。
不是正儿八经的中文专业,也没学过新闻学,凭着对文字的热爱,她进入新闻行业。从别人口中的年轻记者,到如今媒体融合大潮下的“全能战士”,舒俊始终朝着最初的梦想,坚定前行。
“作为党报记者,要当好‘一面旗’,把准新闻内容的‘定盘星’,以正确价值导向为坐标原点,努力让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、发展优势。”自从踏入报社大门,这句话就一直深深刻在舒俊的心里。
在刚刚过去的市两会中,舒俊克服身体上的不适,负责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的采访、协调工作,她带领团队紧跟会议议程,深刻解读大会精神,充分展示了政协委员的履职风采,圆满完成了各项报道任务。身处党报采访一线,像这样的“硬仗”每年都得有几场,无论是重大会议的全媒体报道,关键节点的重大主题报道,还是重要时政活动报道,现场总能看到她和同事们努力奔跑的身影。
“报社工作从来都是闻令而动、听令而行,错过了饭点、吃不上饭、没有规律的上下班时间,这些对于记者来说都是常态。”舒俊说。
2020年春节,新冠肺炎疫情暴发。黄山日报社党委第一时间部署,全体采编人员放弃春节假期,签下抗疫“决心书”,奔赴抗疫一线。舒俊连续作战,深入抗疫一线采访报道,2个月内采写刊发了我市驰援武汉医护人员连续报道近50篇。
“除了市内采访外,为了让黄山人民及时了解前线抗疫的故事,我还与当时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互加了微信,通过微信了解他们的工作动态。与他们相比,我所做的只是用这样的方式记录,让更多人记住他们的拼搏与奉献。在疫情最严重、任务最艰巨的时候,广大医护人员才是挺身而出、慷慨赴险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。”舒俊说。
那年春天,黄山日报多角度、全方位报道我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行动和亮点,推出了一系列直击现场的报道,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主流媒体应有的贡献。
在别人眼里,记者的职业光鲜亮丽,令人羡慕,但背后的汗水和苦楚只有自己知道。因为工作原因,婆婆胆结石手术她也没能多照顾,只有赶早熬好粥送到医院尽一份孝心。周末和节假日家庭团聚,她总是缺席或迟到的那个,孩子小时候甚至连陪她玩的时间也不多,经常“失约”。面对孩子,舒俊坦言“自认为不是一个好妈妈”。
同时,作为时政记者,还需要用更加冷静、理性而有逻辑的思维来看待问题,这样才能严把稿件的政治关、导向关、文字关。为了培养理性思维,舒俊把学习作为工作的“补给站”,积极抓住报社“走转改”等学习机会,不断锤炼新闻业务能力,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大政方针,学习中央和省、市的最新战略部署,学习同行优秀的新闻稿件。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,原先的纸和笔已经不能满足采访工作的需要,视频内容愈发重要,虽然和年轻人比有着劣势,但舒俊还是从基础学起,端起手机和相机,一点一点摸索。“面对挑战,要消除本领恐慌,选择知难而进,如今做起视频来也算是得心应手了。”
20年的记者,舒俊成长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。“被洪水困住过,被冷眼瞧过,被反映问题的群众围住过。但当记者,是我无悔的选择,更是我无限的骄傲,也是我人生的梦想。”
时代在变,当时选择新闻职业的初心不变。“今后,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,为新闻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。”
值班编辑:王婧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