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师挚友助我行

2023-03-01 10:22:53 来源:黄山在线


(资料图片)

让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出现在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刊上,几乎是那个时代年轻人普遍拥有的梦想。

1984年7月的最后一天,我怀揣着这样的梦想,跨进了检察院的大门。由于在大学里学的是林学专业,我便被安排在森林检察科。坦率地说,初出校门的我,面对公文写作,内心里是发怵的,好在科室里每天都有徽州报,我便如饥似渴地天天拜报纸为师,还专门弄了一个剪报簿,时常温故学习,从中汲取养分,寻找灵感。为了练笔,我隔三岔五地向报社投些小稿,屡战屡败,复又屡败屡战。当年年底,我采写的稿件《地区检察院深入基层宣传〈森林法〉》见报了,入职不到半年便实现了在报纸上发表稿件的梦想,尽管只是百余字的小稿,但这让我有了做好文字工作的信心和力量。

从那时起,无论是在哪个业务部门,也无论是在什么岗位,我在工作之余,总是注意收集、挖掘素材,写成稿件投给黄山日报。《一起强奸案留下的思索》《火警骤起惊起四邻八舍》《他打赢了官司》《在交通事故中行窃的周善荣、郑应元被依法处理》等陆续发表。

印象最深的一次是,针对“VCD”的流行,出现中西文夹杂的状况,我撰写了一篇短文,1998年10月13日,报纸以《规范用语护我尊严》为题予以刊发,在单位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震动。不久,我由业务部门调到院办公室工作,同事戏谑地说,是“VCD”帮了我的忙。

在院办公室,我起初是从事案件统计和信息采编工作。这个岗位,可谓是“理科”与“文科”交锋,“数字”与“文字”交织,“理性”与“感性”交融,视野更宽,渠道更广,思路更多,也让我有了更多维度、更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。闲暇之余,我笔耕不辍,《依法保护私营企业合法权益》《摇铃喊话与老街防火》《“权力”应当维护“权利”》等文章相继见报,尤其让我喜出望外的是《摇铃喊话与老街防火》一文还获得了征文三等奖。

回望来时的路,从第一篇百余字的新闻稿件见报至今,林林总总,我先后在黄山日报、安徽法制报、检察日报、安徽检察等报纸、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近70篇,所有这一切的一切,都源自于黄山日报的日夜相伴。

感恩有您——黄山日报,我的良师挚友!

值班编辑:程红妹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  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