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2月14日,在祁门县平里镇祁门红产业园,祁门红集团高科技生产加工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。当天,首条初、精制一体的5G智能化生产线设备进场安装,这条生产线可以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,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清洁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
日前,中央一号文件发布,提出“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”“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”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”,借助一号文件的东风,今年祁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再投资450万元,整治拦水坝、平整土地、治理渠道、修建护岸、机耕桥、机耕路等,新增2000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。
这几天,在安凌镇星联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现场,挖掘机正忙着清理沟渠,施工人员加紧砌筑边坡,力争早日完工交付使用。“项目建成后,这片农田可实现‘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’的高标准农田新格局。”安凌镇琅丰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桂智勇说。
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,“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,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、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,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、共同增收。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,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。”在一号文件鼓舞下,金字牌镇继光村的种田大户们早早忙碌起来,旋耕机、起垄机在田间来回作业。
“时间不等人,现在我们要抓紧把经济作物栽下去,6月份收获后马上栽水稻,到秋天水稻收割后就种上油菜,保证所有流转的农田不闲,高效产出。”种粮大户程国华表示。
今年,继光村有多户家庭农场组建成农民合作社,这样不仅壮大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队伍,提升了农业经营主体实力,也带动了零散农户合作经营、共同增收。“我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,有不少耕地闲置,村里通过协调将农户闲置、零星田地流转到村集体,实施规模化种植。同时引导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、村合作社等主体适度扩大经营规模,在确保种一季主粮的基础上,增加西瓜、玉米等高效农作物轮作,切实提高农业效益,增加农民收入。”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建勇介绍说。
值班编辑:程红妹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