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1993年出生的林干是黟县美溪乡黄姑村人。当正青春与最基层不期而遇,年轻的小伙子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发光发热,贡献力量。
2021年,已在外地工作的林干接到了村里老书记的一通电话:“我们村是山区,发展慢,村干部年龄偏大,缺少有文化有见识的年轻人。你读了书,能回来带领村民们一起干吗?”放下电话,林干内心有些矛盾。一来,好不容易在城市立足,二来母亲可能会反对。果不其然,父亲觉得回来发展也很好,支持他,母亲却不同意。几经考虑,林干还是答应了老书记,做通了母亲的工作,参加了村里的竞选,并以高票当选黄姑村支委。
“一方面,我是在村里长大的,想做点事让村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;另一方面,我是独子,父母都在村里,想离父母近点方便照顾。但最主要的,我和村子是一种双向奔赴,因为我看到了国家对乡村的重视,知道乡村舞台也大有可为。”
虽说在黄姑村长大,但是刚从外面回到村里工作时,林干还是有过一段重新适应的过程。村子里生活单调,所见多是一些留守老人。晚上七八点一过,村子里寂静得除了狗叫声啥都没有。“有次,我和朋友在县城里吃饭,晚上打车回来,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后,下车走在村里,村子静得好像就剩下我一个人。那时感觉特别孤单,但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留下来振兴村庄的决心。”林干说。
转眼,工作一年,林干从刚开始的门外汉,逐渐成为处理村民事务的行家里手。
“他到村后,村里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,写材料、做报表、信息报送等原来村里最薄弱的方面得以提升,重要的是村两委的工作状态也因为有了年轻人的思维而充满活力。他还利用自己在大城市待过的眼界优势,为村里发展提出意见。”黄姑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周林才十分肯定林干一年来的表现。
黄姑村,一个仅有1000多人的村子,最多的是山,最好的是水,历史上村民以茶为业,如今半数以上的村民在外务工,人均收入不及全市农民平均水平。如何激活这一河“好水”,是林干和村两委正在谋划的课题。
林干将自家的茶叶小作坊扩建成茶厂,以解决当地茶农卖茶难问题。同时,提升茶叶品质,打造生态茶园基地,以质量赢得市场。林干还和其他村两委一起,积极引进外地资本,组建旅游公司,发展乡村旅游。同时,利用集体闲置资源,变资产为资本,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。
“下一步,村里将依托丰富的生态优势资源,走一条农旅生态融合发展之路。”对村庄的未来,林干满怀希望。
值班编辑:胡晓苗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