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沿热点:撂荒地变致富田 乡村振兴添活力

2022-11-15 09:48:26 来源:黄山在线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日,歙县郑村镇棠樾村的40多亩红薯地迎来丰收,10余名村民正在盘活的撂荒地里忙着收红薯,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、个大饱满的红薯被装筐运往棠樾村500平方米的农业产业园进行统一分拣。看外形、比大小,村民张林红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分工合作,相互配合完成分拣、包装等工序,忙得不亦乐乎。“现在田租出去有一笔收入,在这里干活又有一笔收入,我这日子越过越红火!”有了这份相对稳定的工作,爱笑的张林红笑得更开心了。

棠樾村因地制宜,围绕调整产业结构,盘活闲置资产,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,积极发展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今年初,棠樾村通过摸排,先期流转41户村民66.5亩闲置土地,发展农特产品生产示范种植基地,注册成立歙县棠樾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,争取项目资金113万元完善道路和给排水设施,建立“党组织领办+强村公司管理”的运营模式及公司、农户“保底+分红”的利益分配机制,聘用3A信用户为闲置土地复垦利用项目负责人,推行玉米、红薯、油菜等粮油作物“轮作套种”,打造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,引导村民发展绿色种植,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,带动村民就近务工。“我们今年第一季共计产出甜玉米10万斤,天目山小香薯5万斤,实现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。”村党总支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金璐介绍,农作物种植离不开人工管理,这块闲置土地也带动村民务工近900人次,产生务工收益8.5万余元,实打实为村民带来了收入。

与此同时,棠樾村对上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打造了龙门坦农业产业园,并以龙门坦农业产业基地为核心,以稠墅槐塘农产品产地为依托,引导加工业向产地下沉,向优势区域聚集。“我们的产业园以生产加工特色红薯粉以及红薯衍生产品为主,通过对农特产品的精深加工,加上新增的规模化冷库仓储能力,可以有效促进一二产融合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。”金璐介绍,目前当地已建成960平方米红薯产品加工厂,引进黄山棠樾南雨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,发展红薯加工业;积极推行村企合作,与安徽省农科院开展“头脑风暴”,谋划并落地农作物秸秆发酵垫料(饲料)生猪养殖项目,有效链接红薯产业和无抗生猪养殖产业。“通过厂房出租、农产品加工分红、农产品线上直播销售等,产业园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。”金璐介绍道。

“接下来,我们将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,启动撂荒土地复垦利用项目二期、三期,打造高标准蔬菜粮食种植基地,助推乡村振兴工作。”金璐表示,棠樾村将不断夯实一产种植基础,突破二产加工瓶颈,助推三产经济增长,积极探索三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,力争将棠樾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。

值班编辑:程红妹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  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